24小时咨询电话|微信同号

山西店子底村:融旅助农兴 把酒话桑麻

无纺布面粉袋2022-10-20 11:01:47278

原标题:山西店子底村:融旅助农兴 把酒话桑麻

微信号:15838231350
添加微信好友, 获取更多信息
复制微信号

店子底村党支部书记石狗栓和李来娥聊今年的庄稼收成。 张立程 摄

中新网太原10月19日电 题:(二十大时光)山西店子底村:融旅助农兴 把酒话桑麻

中新网记者 范丽芳

寒露已过,中国北方渐入深秋。趁着难得的午后暖阳,李来娥搬了小板凳来到院中,前几日从地里拉回来的蔓茎堆成小山。她坐定后,操起菜刀,动作麻利地将蔓茎去根去皮,“这个蔬菜营养价值很高,挑出好看的,趁着新鲜卖个好价钱,卖相不好的,就削了皮腌制成咸菜,明年游客来了,不愁卖。”

记者看到,李来娥家不大的院子里,堆放着小豆、荞麦、葡萄,“还有玉米没有收回来。”院墙外,李来娥的丈夫用铁叉翻腾着豆蔓,尽量让黄豆从晒干的豆荚中落下。

自从意识到店子底从过去的穷山沟变成远近闻名的旅游村后,每到秋收季节,村民们便盘算着如何将自家地里的农产品价值最大化。

店子底村广场上晾晒着谷子、高粱等农作物。 张立程 摄

红色资源“活”起来

店子底位于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,三面环山。近年,这个曾经交通闭塞的小山村,因红色基因被外界关注。

“1948年10月5日开始的太原战役中,作为解放太原的前沿阵地,店子底成为人民解放军作战物资储备和运转的大中枢。”74岁的店子底原村党支部书记黄根明介绍。

在炮火横飞的战场背后,店子底的男女老少齐上阵,昼夜不停忙支援,为部队烧水、做饭、做衣缝鞋,为前线运送物资、护理伤员。其间,不少村民拆下家中门板转运伤员,村内甚至一时“家家无门”。

“都是十七八岁的后生,冲着上去,被抬着下来。”这段历史,黄根明讲给一批又一批游客们听,如今再回忆,依然难掩心中悲伤,红了眼眶,“咱们是最幸福的,这些过去不能忘呀。”

据不完全统计,在太原战役期间,阳曲县支援前线的群众达9.53万人,向部队供应小米250万斤、门板9.5万块、大小檩条7万余根、棺材1443口、梯子193架。店子底成为著名的“支前模范村”。

远处是店子底村的蔬菜大棚。 张立程 摄

村民腰包“鼓”起来

历经烽火硝烟,店子底逐渐被人遗忘,一茬又一茬年轻人搬走后不再回来。新一轮脱贫攻坚开始后,这个革命老区于2014年被确定为贫困村,全村700多口人中,有149人被识别为贫困人口。

“只有找到真法子,才有好出路。”2009年,当选为店子底村党支部书记的石狗栓引进建材厂和石料厂,修路、打井、煤改电,改善村民生活条件,尤其借助阳曲县发展全域旅游的机遇和脱贫攻坚利好政策,店子底提出“红色立村,产业强村”。

2009年建起“支前纪念馆”、2016年被确定为“弘扬支前精神红色教育基地”、2020年太原东西山旅游公路通到店子底……当地逐渐发展起以革命传统教育、红色旅游以及农家乐、蔬果采摘为一体的乡村旅游,推出“观支前馆、上支前课、走支前路、吃支前饭、游支前村、体支前情”为主的课程和体验活动。

如今,店子底每年接待学员和游客超5万人次。

“以前,家里种的荞麦、谷子都要拿到县城菜市场去卖,咸菜更是不值钱,这么一袋卖2元,现在有了游客,我们加工一下,拿到村里集市上,每袋能卖10元,而且不愁卖,村里的野菜都成了抢手货。”李来娥说,只要勤劳肯干,日子会越来越好。

“今年我们的目标是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元,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0万元。”石狗栓的底气,来自村里因地制宜的发展规划,“这几天受疫情和天气转凉的影响,游客少了,我们抓住这个空档,把村口的牌楼建起来,培训和旅游设施再完善一下。”

农村人气“旺”起来

信步于村里,三五老人坐在路口晒太阳,不时有满载玉米的农用车经过;广场上晾晒着谷子、高粱,有村民正开着三轮车碾压着豆蔓;记者去往蔬菜大棚的路上,看到仍有村民在田间收玉米棒,秋风拂过,叶子沙沙响。

在店子底村“红色讲堂”旁,几名身着演出服装的演员,正在讨论一段“解放军军需处徐处长守着粮仓不舍得吃却宁愿自己饿肚子”的戏。

贺建荣(右)正在和演员讨论剧本。 张立程 摄

“这些小故事都是村里老人流传下来的,政府经过挖掘整理,拍成微电影,让更多人知道。”“80后”贺建荣是店子底年轻人返乡创业的代表,2018年,在外打工的他借助村里庞大的人流资源和金融信贷支持,建起了“亲子体验二小农场”。

“不耽误农忙,还有机会当演员过过戏瘾,我已经演过好几部了,你去搜《支前洪流》就能看到我。”贺建荣颇为自豪地向记者推荐。

近年,像贺建荣一样有想法的年轻人陆续返乡,有的加工农产品开起了小作坊,有的经营民宿当起了老板,有的直播带货做起了电商。

人力、人才、人气,石狗栓看中的乡村振兴要素正在集齐,干部真抓实干、村民积极参与、社会广泛支持,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全村的发展优势,店子底的支部建设“强”起来了、产业发展“旺”起来了、集体经济“活”起来了、村民日子“富”起来了,在新时代探索出了一条党建引领的乡村“蝶变”之路。

"二十大报告中大篇幅提到乡村振兴具体举措和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,让我倍受鼓舞。”石狗栓说,作为村党支部书记,将继续着力谋划乡村发展,以“党建+文化+产业”的发展模式,让农民人人都能通过勤奋劳动,过上美好生活。

夕阳西沉,晚霞映红天际,结束田间劳作的人们陆续收工回家,洗漱干净后围坐一桌吃起了晚餐,小酌两口解解乏,聊起明天的规划。(完)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责任编辑:

本文链接:http://wfbmfd.cn/post/6424.html

阅读更多

网友评论

客服微信:zhao_fu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